心怀为民情 退休不褪色。
——记福建省纪委原副书记左允甘
74岁退休干部、省纪委原副书记左允甘,退休之后闲不下来:义卖书画作品,募集助学善款,资助34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他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期间,义卖书画作品募集善款,全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安居工程建设。
在他看来,退休不能褪色,离职不可离心,国家干部的形象和使命不能忘记,只要有一丝余力,就要为党为社会再做些好事实事。
“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让我更快乐”
退休前,左允甘就经常捐助山区贫困学生上学,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但是,随着助学活动不断开展,他发现需帮助的贫困学子还很多,而自己的工资毕竟有限。
为此,他想到自己的特长——书画。
2007年1月,在热心慈善人士支持下,他将几年来辛苦创作的百余幅字画,在老家宁德市蕉城区义卖,募集善款,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经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荐,当年就资助22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学。在他的感染下,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纷纷出钱出力,为贫困学子伸援手。
接着,他又开展三次书画义卖,积累的善款多了,赞助的贫困学生也多了。
受助学生杨巧玲清晰记得,2014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贫困大学生一起从“左爷爷”的手中,领到爱心助学金。这笔助学金,让濒临失学的她重续大学梦。
在左允甘的带动下,蕉城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蕉城爱心联盟”,参与助学、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
2014年夏天,左允甘因创作大量书画用眼过度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过后,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少写字作画,保护好眼睛。但他刚出院没几天,就重新拿起画笔。
“一想到自己的书画能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我就充满力量。”他说,“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让我更快乐。”
“残疾人兄弟姐妹有房住,我苦点累点也值得”
2011年最后一天,福安市康厝乡施洋村,55岁的贫困残疾畲民兰寿发告别居住25年的山洞,搬进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当地政府为农村贫困残疾人筹资建造的安居房,开启全新生活。自2008年以来,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创的帮助山区贫困残疾人的“安居工程”建设新房修缮危房,为成千上万个像兰寿发这样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安居工程”不断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左允甘的努力。
2008年初,左允甘刚退休,得知全省221万户残疾人中,还有3.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住或住危房。于是,他“加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致力于让无房住或住危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住上安心房。
为摸清农村残疾人无房户实情,左允甘和基金会其他同志无数次奔赴在下乡的路上;为协商制定扶助残疾人安居工程的政策制度,以及商定募捐方案和争取资金,他和同事跑了一遍又一遍,找当地党委政府和省里有关部门。
他曾在半年时间内先后4次奔赴松溪县走访农村残疾人无房户。他的不辞辛劳感动当地县委领导,为此,该县发动企事业单位献爱心,募集善款107万元,加上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赞助100万元和县财政支持,解决了该县5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建房资金。
他还曾在一年内7次到龙岩的6个县区农村调研残疾人住房情况,与市县领导以及当地残联共商工作方案,落实募集善款的措施。经几个月努力,共筹集善款1600多万元,为龙岩60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安居房建设经费。
“残疾人兄弟姐妹有房住,我苦点累点也值得。”对个人的奔波辛劳,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因年龄等原因,2015年他辞去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但他至今仍坚持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为残疾人谋福祉。
“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应尽的责任”
在左允甘随身所带的笔记本上,记着这样几句话:保持国家干部的形象;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多做一些好事、善事,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有一次,左允甘在乘坐公交车时看到靠窗的座位上有积水,乘客无法入座。他就从口袋里拿出纸巾,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擦。旁边一位年轻人看了,也拿出纸巾帮忙擦了起来。看到年轻人的举动,他欣慰地笑了。在这天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我的小小行动,能影响周围一些人,是很有意义的。”
2010年初,连江县丹阳镇文朱村因工业用地部分村民房子被拆,镇里划出一块地给200多户村民建房,原定每户建房标准为48平方米,但后以工业用地紧张为由,余下60多户只能按24平方米标准建房,村民到镇里反映多次都未能解决。左允甘得知后,一边安抚村民,一边前往当地明察暗访,并积极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最终,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60多户村民得以全部享受原标准建房。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当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挺身而出。”左允甘说,“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