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湖北省武汉市严查瞒报漏报选报拉票刷票等问题,283人因“双评议”(评出“十优满意单位”和“十差不满意单位”)数据录入不实被问责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日前组织开展了“双评议”网络平台数据录入情况监督检查,累计发现短信平台瞒报、漏报、选择性上报以及微信平台拉票刷票等问题284个,问责283人。其中,6月发现问题81个,问责103人。参加“双评议”的15个区(功能区)中,只有硚口区未发现短信平台瞒报、漏报、选择性上报以及微信平台拉票刷票等问题。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把评先评优、民主测评的话语权交给公众,使“评”的结果更具广泛性、更有公信力,既能倾听民意,又能对照整改,这一做法本身不无裨益。然而在实际中,网络投票、微信评议却在一些参评单位和个人手中“走了样”“变了形”。如,有的每天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狂轰滥炸,求票拉票;有的利用职权施压,通过“发文”“考核”等方式强行要求下属单位或管理服务对象为自家投票,等等。
显而易见,如此拉票刷票之举,拼的不是参评单位和个人工作实绩的“实力”,比的只是“人气”高低的“数据”。只要参评单位和个人“人缘”好,票数自然“高人一等”,“保级晋位”就水到渠成。不禁要问,这样的“投票”,当中含有多少“水分”?
刷数据刷不出实打实的工作业绩,利用新平台投机取巧也只能瞒得了一时。平时混日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到了评议、排名、测评等“关键节点”才“临时抱佛脚”,自然会心里发虚,只能“厚着脸皮”四处拉票。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业绩行不行、服务好不好,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不是单看网络投票数排名高低就可以“论英雄”的。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想赢得群众口碑,最终要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