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纪委监委网站 > 廉政时评 > 热点扫描 > 
“嗟来之食”切莫受
2018-11-26 16:11: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人皆有尊严,只有时刻看重尊严、维护尊严,才能以自尊赢得尊敬。对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有尊严,就必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面对各种诱惑,要有一股不吃“嗟来之食”的志气,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做人硬气,又岂会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

  “嗟来之食”,《词典》中对其解释是: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在今天,“嗟来之食”泛指那些带有侮辱性的施舍。“饿者”不食“嗟来之食”,表现出了做人应有的尊严。

  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志士视尊严如生命,在“嗟来之食”面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下了千古美名。汉武帝时期,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朝廷派遣苏武出使匈奴。不料,匈奴发生内乱,苏武一行被扣留下来,并被逼迫背叛汉朝,臣服单于。匈奴人劝降不成,就把苏武独自一人流放到人迹罕至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在那里,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始终守志不屈、保持尊严,直到汉朝派使者到匈奴去,苏武才被放回。苏武回到长安那天,长安人民出来迎接他,说他是个有气节、有尊严的大丈夫。

  时移世易,道理无改。在共产党人心目中,国家、民族、信仰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而个人尊严也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如,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监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样的铮铮誓言。

  与傲骨铮铮、坚决不受“嗟来之食”的志士相比,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却自轻自贱,干下许多摇尾乞怜、令人不齿的龌龊事,可谓丢尽了祖宗的脸。有的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厚着脸皮收取各类礼品、红包;有的生活腐化,毫无廉耻地进行权钱、权色交易;有的雁过拔毛,贪污、截留发给贫困户的救济款;有的大搞权力寻租,面对不法商人的“围猎”,点头哈腰、随叫随到……这些人“只要肚子饱,不怕嘴巴黑;为了身子暖,不嫌衣服脏。”频频接受“嗟来之食”,出卖人格、尊严,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底线和为官的操守。

  人皆有尊严,只有时刻看重尊严、维护尊严,才能以自尊赢得尊敬。对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有尊严,就必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面对各种诱惑,要有一股不吃“嗟来之食”的志气,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做人硬气,又岂会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范仁碧)

【责任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德化县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0001760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