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从古代帝王宫殿到现代国民博物馆,今天的人们从东华门出发沿着筒子河向前行走,穿过午门进入故宫,总是会对涌入眼前的恢宏建筑心生震撼。这份震撼不仅源于故宫三大殿和后两宫红墙黄瓦、飞檐翘角之间的建筑之美,更为叩击心弦的是,这里的一墙一瓦一砖都积淀了600年的历史,都蕴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故宫的建筑之中隐藏哪些奥秘?从9月10日开始,为期两个月的重磅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宫午门展出,以18个历史节点为经纬,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等等,陈列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向来往游客讲述600年里缓缓流淌的历史。
从西雁翅楼的“宫城一体”到午门正楼展厅的“有容乃大”,再到东雁翅楼的“生生不息”,故宫1420年到2020年间重要节点里的大事件一一涌入笔者眼前,从明代筹备竣工到清代建筑布局变化,再到如今焕发生机的历程逐渐清晰起来,故宫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揭开。刻满岁月印迹的琉璃、滴水等古老构件,记录历史的泛黄老照片,都是紫禁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也是故宫故事的无声讲述者。然而,最令笔者感到震撼的是,不论择中立宫还是建筑之初的采木采石,不论城池规划还是宫门取名,看似熟悉的故宫隐藏着许多陌生的学问,拥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作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木结构建筑群,故宫能够穿越600年风雨屹立不倒,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也得以完整保存,文物南迁历经劫难无一受损,这厚重的历史感怎能不叫人惊奇和感喟。
面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我们不仅油然而生豪迈的文化自信,也更希望把故宫之美弘扬开来、传承下去,让故宫被更多人看见,让紫禁城在岁月更迭中流动起来。值得欣喜的是,这座以“故”为名之“宫”,既坚固不摧,又不过时显老。近年来,从故宫日历、折扇等文创类产品,到诠释工匠精神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再到文化创新类真人秀《上新了·故宫》,故宫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接地气。故宫文化不再拘泥于四方四正的紫禁城里,而是借助各种新形式新手段飞入寻常百姓家。种种创意和创新都是想把故宫讲述得更鲜活一些,让我们的古建筑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关注,让更多人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丹者为红,宸者为深,丹宸指红墙黄瓦的深宫大殿,丹宸永固寄托着紫禁城始终坚固不摧的美好寓意。“永固”当然不仅指建筑的坚固,也指文化根基的坚固。在展览现场,观众或在展窗前久久驻足,依稀辨别着金砖、地砖上因为年代久远早已模糊的字迹;或是与朋友边观看边讨论,还原历史真实的面目;或是意犹未尽地感慨展品根本不够看,期盼了解更多关于故宫的知识。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一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心走进故宫、品读故宫,新时代的“网红”打卡地就能被更多人记住,就能真正实现固而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