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德化县盖德镇中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全部复学,沉寂多时的校园又闻朗朗读书声。
“姐姐好,我们今晚有炒肉、茄子、香菇汤……”下午下课,盖德中心小学的李叶婷对我的回访满是惊喜。看着她和同学们吃完晚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的心也格外敞亮。
思绪不由得回到2017年的夏天。那时我刚担任镇纪委副书记,因为一项重点项目监督工作需要,几乎每天都在进村入户,面对面地把乡亲们的问题诉求收集上来。纪委的监督对象不是党员干部吗,怎么天天围着群众转?当时作为纪检新兵,我有过不小的疑惑。
但很快,我从“李叶婷”们的笑容中找到了清晰且暖心的答案——
一次入户走访,我来到李叶婷家。刚进门,就看到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的房间,小女孩坐在角落,借着昏暗的灯光写作业,桌上还摆着他们吃剩的晚饭,父亲则在旁边看电视。震惊和心酸一下涌上心头。
经过了解,她的父母是地道老实的农民,为方便她就近上学,一家就租住在学校旁的廉租房里。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叶婷的学习肯定受到影响。
通过连续进村入户走访,我发现李叶婷并不是个例,有的是家长忙于务工,没时间照料孩子学习;有的是家里路途远,学生上下学不方便……能不能通过我们的监督力量,来为“李叶婷”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这个念头挥之不去,我随即督促各村开展相关情况摸排,将发现的共性问题反馈给镇党委、政府。监督推动下,职能部门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心小学开始为包括叶婷在内的182名孩子们提供晚餐和免费的课后辅导。
盖德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赖思斯(中)向辖区农民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了解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
在与群众相处中,我体会到了,坚持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如今,下村的路,我已经很熟悉了,但仍然把每一次进村入户都视作弥足珍贵,因为脚下的路不是远方,而是通到群众心里。很多之前不理解的群众遇到我都会跟我掏心窝子:“干部主动来帮助解决问题,我们当然支持项目建设了!”
这几年,随着彭村水库、厦沙高速、兴泉铁路德化段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地,盖德镇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田园盖德、动车小镇”名片打得越来越响亮。作为盖德镇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尽管期间我经历过短暂调岗,但很快又回到盖德,任镇纪委书记。随着身份的转变和阅历的丰富,我在田间地头、在群众家中,见到了群众的百态神色,听到了群众的真实声音,我成长为“行家里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和老百姓贴得越近,工作就越会顺畅。
民心是“走”出来的,我一直用最朴素的脚步践行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为此,我还探索出了“访前把脉、访中会诊、访后施治”的走访三步法,通过身至心入的走访,写好为民服务的“走访日记”。
赖思斯作履职交流发言
“补偿款到现在还不发,听说是被村干部‘吃’掉了。”记得一次走访,我从留守老人老李的话中了解到,盖德村有一笔道路征收补偿款迟迟没有发到群众手中,还有人说村干部侵吞了补偿款。我立马组织核查,发现补偿款一直躺在村集体账户上。通过“会诊”,我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村民小组间对分配方案存在纠纷,相关干部在做工作时畏首畏尾,使得群众也心生不满,争端便一直难以解决。
我一方面继续入户走访,打捞群众的意愿诉求,另一方面对相关镇村干部进行谈话提醒,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履职尽责。在监督推动下,干部工作作风转实了,村民疑虑也少了。最终,村民们一致同意将征迁补偿款交由村里统一打理,入股农村信用社,每年的收益则作为村里留守老人的“爱心厨房”基金。
民心冷暖事,枝叶总关情,入户的每一小步都是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的一大步。从彭村水库到兴泉铁路,从疫情防控到粮食安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都有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的身影。一年来,我从老百姓的话里头、眉宇间洞察问题,并会同各方力量,在群众家里、街头巷尾、邻里中心联动化解,累计走访群众739户,监督推动解决问题37个,保障各项政策部署落地见效和项目安全有序推进,得到了群众认可。
“你们监督跟得紧,铁路建设就不敢慢下来,到时候就能坐动车出行啦!”闲暇之余,不少村民常跟我聊起家门口坐动车的愿景。做成的是项目,赢得的是民心。不管是建动车站,还是做好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归根结底都是要给群众方便,让群众过好日子。眼下,动车即将开进我们盖德镇,未来也将满载小镇人民的美好梦想,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将继续奔走在群众身边,倾听每一句心声,“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