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泉州台商投资区外来务工人员柳钦阳买了过年回家的车票,不久前该区农民工工资“速裁庭”快速处理了工资纠纷,让他顺利领到了工资。同样喜气洋洋的还有永春县桃城镇回迁安置群众郑木连,元旦后入宅的他布置着新居,大大的“福”字显得格外喜庆。泉州开发区创业大厦项目承建方张晓坤也十分开心,2024年该区1千万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让他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
宜居、宜业、宜商的背后,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精准护航、持续发力。2024年,泉州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工作部署,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察实情促实干 同向发力解难题
“以往每次出租,村里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组织。既担心出纰漏,又怕群众不信任。”南安市康美镇集星村村干部苏永红说,现在只需打开平台,上传挂牌交易信息、等待竞价,资产便可在眼前顺利流转。
不久前,南安市康美镇集星村杨梅山牧草种植场地在福建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40万元挂牌竞价流转,最终以129万元成交,溢价率222.5%,村集体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利用,也激发了村集体上“平台”的积极性。
农村产权阳光流转的背后,是泉州市在集中整治中,围绕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融通、左右联通”的责任体系,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纪委监委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将集中整治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党委政府扛牢主责,上下贯通。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主动担责,通过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等方式,围绕“6+15”整治项目常态化分析形势,抓好专项整治,办好具体实事。同时,该市以市、县、乡党政领导“案头册”问题清单制度为抓手,推动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履职尽责。
——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内外融通。市纪委监委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主要领导高频调度,委班子成员常态化全覆盖下沉蹲点、包片包案,强化统筹协调、研判指导。同时,深化与巡察等部门定期会商、信息通报、问题移送,推动责任一贯到底、态势一严到底、工作一抓到底。
——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左右联通。6个专项整治和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涉及的牵头职能部门,强化统筹调度,定期召集成员部门会商研判,累计召开会商会、调度会等16场,左右联通推动职能部门抓本级带系统、抓整治带全局。
集中整治,关乎民心。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铁拳头”惩治“微腐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做实事解民忧 可感可及出成效
“收到了退还的风貌保证金,我准备置办一些年货,红红火火过大年!”临近春节,惠安县小岞镇螺山村村民李女士说道。
之前,惠安县委巡察组在对小岞镇开展“镇村一体巡”时,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中的群众举报,迅速锁定某村村干部庄某涉嫌挪用资金的问题线索,并顺藤摸瓜发现全镇6个村涉嫌挪用群众建房保证金和建房保洁押金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巡察机构向县住建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推动全县退还“建房风貌保证金”1898户2113.3万元。
鲤城区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互联网+监督”的优势,以数据公开晾晒带动社区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图为该区海滨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在金山社区察看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群“三资”公开情况。(林娉婷 摄)
群众利益无小事。市纪委监委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痛点难点等,推动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带着为民情怀干事业、抓整治、办实事,坚决打赢惩治“蝇贪蚁腐”攻坚战。
“我们不仅要了解学校食材供应商备选企业情况,还要一一实地走访,选择权在我们家长自己手里后,对孩子在校的用餐就不会有疑虑。”参加完晋江市某小学供餐票选的林先生笑容满面。晋江市建立“市级建库+家长选企”模式,将学校餐饮选择权交给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校园餐”成为“放心餐”。
看病就医是老百姓绕不开的“民生事”。泉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看病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推动出台一系列暖心就医措施,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安溪县在全省县级医院率先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政策,累计受益群众13.4万人次,累计减免诊察费261.66万元;德化县推出“中药代煎代配”服务升级,实现全县共享中药房服务全覆盖,一天提供“代煎代配”中药1000包。此外,泉州市卫健委立足职责、主动作为,多家医院启动门诊就诊卡预缴金退回服务,累计退还27万余人次9000多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泉港区纪委监委围绕村级小微工程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和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整治村级小微工程领域存在的“微腐败”,护航乡村振兴。图为该区南埔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到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核查村级工程项目工作台账。(陈金香 摄)
“教育入学一件事”以自动化模型预审减轻群众办事负担;“数字政务门牌”让群众在“家门口”扫码办事;农村产权“一网式”交易鼓起村集体“钱袋子”;“1小时就业圈”实现群众灵活就业……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改变,一系列举措,回应群众期盼。在泉州,市纪委监委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智慧监督方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监督护航民生福祉。
求实效建机制 标本兼治抓长效
“‘组财村管’后,我们新土楼组的70多万元资金都放在对公账户里,并由村委会代理记账,不仅给我们省了不少事,群众也对我们更加信任了。”近日,洛江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罗溪镇双溪村回访时,新土楼组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黄俊杰感慨道。
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基层监督的重点。泉州市纪委监委以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被侵占、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定出台《泉州市加强农村村民小组财务管理工作措施》,通过实行“组财镇管(代理)”“组财村管”和“组财组管”等模式,填补监管空白、堵塞制度漏洞,督促整改不规范组财资金8910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泉州市纪委监委着力在建章立制形成常态长效的一个缩影。集中整治以来,泉州市纪委监委统筹“查、改、治”一体推进,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查找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形成个案剖析78份,类案分析39份,发出纪检监察建议831份,推动完善制度2763项,持续放大以案促改促治的叠加效应。
丰泽区纪委监委聚焦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等领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访民情、听民意,收集问题线索,深挖细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社区走访了解相关情况。(陈清贵 摄)
永春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案件分析和案后整改,向县卫健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推动全县医疗单位规范医用设备、耗材采购管理等制度机制76项。
石狮市纪委监委针对“部分学校对学校食堂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发监察建议书,督促石狮市教育局建立完善《全市中小学校供餐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形成校园供餐企业“末位管控”动态管理模式。
德化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探索建设“德化县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一键通’平台”,对村级工程项目、村级资产资源等进行全流程智慧监督管理,精准晾晒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及工程项目等底数清单,逐步构建群众监督、主体责任部门监督、乡镇属地责任监督和纪委监委“再监督”的“四级”监督网络体系。
泉州市注重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拓展,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实事清单”“制度清单”“品牌清单”,形成“一刊两集两册”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整治亮点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阶段,我们将持续深化整治工作,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苦干实干、大纵深推进,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文字:潘菁菁、吴申癸、郑颖